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因其轻质、可溶液印刷和低成本等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实验室规模的PSCs的光电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使得研究范围扩展到了商业化潜力的热门探索领域。實現鈣鈦礦太陽能模組的全印刷製備對於規模化路徑而言已經迫在眉睫。然而,有機傳輸層的印刷工藝和成膜特性,尤其是Spiro-OMeTAD,一直被忽視。由於墨水流變學與印刷過程不匹配以及LiTFSI-tBP添加劑的不穩定性,印刷的Spiro-OMeTAD面臨著非均勻性和孔洞問題。南昌大学陈义旺团队于2024年Energy & Env
混合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尤其是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 (PSTs),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其长期稳定性,尤其是宽带隙 (WBG) 钙钛矿吸收体的稳定性,仍然是一个挑战。WBG 吸收体薄膜的晶体质量差和多晶取向导致离子迁移和相分离,从而降低器件寿命。 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陈棋团队于Science 2024年8月1日第6708期中发表研究中,着重于成核工程,通过促进 3C 相成核并控制前体组成,以获得具有优异晶体质量和纹理的 WBG 吸收体。这种方法有效减少了非辐射复合,增强了对热降解、离子迁移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高转换效率而备受关注,但长期稳定性问题一直制约着其商业化应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纳米科学研究所郭万林团队于Science 七月号发表 利用气相氟化物处理实现的规模化稳定方法,成功制备了效率为18.1%的大面积(228平方厘米)钙钛矿太阳能模块,加速老化测试显示其T80寿命(效率保持80%的时间)高达 43,000 ± 9000小时,相当于近6年的连续运行时间。这种方法通过在钙钛矿表面形成均匀的氟化物钝化层,有效抑制了缺陷形成和离子扩散,显着提高了模块的稳定性和性能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因其出色的光电转换效率、低廉的生产成本以及简便的制造工艺,近年来成为光伏技术研究的热门方向。钙钛矿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吸收特性和可调节的能带结构,使其在光伏领域展示出巨大潜力。传统的PSC多采用金属电极(如金、银等),虽然这些金属电极能够提供良好的导电性,但其高昂的成本和复杂的制备工艺限制了大规模应用。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器件的柔性可加工性,研究人员逐渐将目光转向碳材料电极。碳电极不仅价格低廉、资源丰富,而且在高温和湿度等恶劣环境下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此外,碳材料的多样
近年来,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 因其光电转换效率和低成本, 迅速成为下一代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研究热点。 然而, 钙钛矿材料本身存在的界面缺陷、 载流子复合以及环境稳定性等问题, 一直是阻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走向实用化的主要障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新方法, 其中, 改善器件的界面, 减少非辐射复合损失, 提升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 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主要分为两种: 正式结构 (n-i-p 结构) 和反式结构 (p-i-n 结构), 两种结构在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在近年来展现出惊人的发展势头, 其高效率、低成本和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 使得它成为下一代太阳能电池的重要候选技术。 然而, 钙钛矿材料本身存在着一些挑战, 例如, 材料的稳定性问题, 以及在器件制备过程中, 不同晶体生长方向的控制问题。钙钛矿薄膜成为未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发展的主要关键,主要原因有:l 高光电转换效率: 钙钛矿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吸收性能和电子-空穴对的生成能力,能够实现高效的光电转换。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超过25%,与传统的硅基太阳能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