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前言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因其轻便、柔性、可大面积制备等优势,近年来备受关注。为了提升OSCs的效率,研究人员不断开发新型有机光伏受体材料,特别是基于受体-供体-受体(A-D-A)结构的小分子受体(SMAs)。然而,目前高效率的OSCs器件通常依赖于含卤素溶剂,这不利于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因此,开发与无卤素溶剂兼容的高效有机光伏材料至关重要。深圳大学杨楚罗团队八月于Advanced Materials (DOI: 10.1002/adma.202407517) 中发表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基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因其在柔性和可穿戴光伏设备制造中的低成本溶液加工方法而备受关注。特别是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all-PSCs),由于其良好的柔性和形态稳定性,在柔性设备领域显示出巨大潜力。然而,早期用于all-PSCs的聚合物受体在近红外区域的吸收能力较弱,且分子堆积不理想,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提高功率转换效率(PCE),研究人员提出了聚合小分子受体(PSMA)的概念,利用窄带隙小分子受体(SMAs)作为关键构建模块。PSMAs不仅具有低带隙和强吸收的优点,还具有适合的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的发展已见成效,采用非富勒烯受体(NFAs)的小分子材料,使其能量转换效率(PCE)超过了19%。然而,有机材料在吸收光谱上存在局限,尤其是NIR和NUV区域的吸收不佳。为了提升光吸收能力,研究人员提出了低带隙NFAs和多组分策略,虽然提高了JSC,但在单一结OSCs中无法最小化高能量光子的能量损失。串联太阳能电池(TSCs)结合了宽带隙(WBG)和低带隙(LBG)半导体,可以扩展吸收光谱,减少能量损失,从而提升光伏性能。研究人员探索了2T和4T两种结构,其中2T架构因
导读目录光伏技术的新发表:无定形钝化层提升钙钛矿电池性能1. 研究方法与表征设备分析2. 非晶态(lysine)2Pbl2层展现高光电转换效率成果 光伏技术的新发表 :无定形钝化层提升钙钛矿电池性能近日,由中科院院士杨德仁团队、浙江大学王勇 及苏州大学宁为华 共同發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4年第15期一突破性研究为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研究人员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无定形(赖氨酸)2PbI2钝化层,通过固相反应在钙钛矿薄膜表面和晶界处形成。这种无定
导读目录1. 有机光伏的研究进程与挑战2. 研究动机解析3. 研究手法与表征设备的运用4. 有机光伏的强力生力军_DP3:L8-BO 有机光伏的研究进程与挑战近年来,有机光伏(OPV)因其低毒性、轻质、柔性和大面积加工能力而备受关注,该技术取得了显着进步,特别是在效率、稳定性和成本方面,为单结器件带来了积极变化。然而,有机光伏OPV材料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挑战,尤其是溶液可加工性问题。武汉大学闵杰团队于 最新一期的Advanced Materials中介绍了一种新型高效
华中科技大学王鸣魁团队于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第30期发表了一项创新的方法,通过使用具有推拉电子结构配置的π共轭分子来调节埋藏界面,从而提高三阳离子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Voc)。研究人员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使用了氧化锡纳米晶作为电子传输层,并发现新型化学材料能够显著降低界面能障并钝化埋藏界面的缺陷。这种方法将Cs0.05(FA 0.85 MA0.15)0.95Pb(I 0.85 Br 0.15)3(带隙约为1.60 eV)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提高到1